新聞中心
NEWS CENTER
1、市場風險
隨著中國用戶采購行為的日趨理性化,品牌與質量越來越受到重視。獨資、合資企業的產品也越來越受到青睞。同時,獨資、
合資企業
又不斷通過用提高質量,降低成本的方式蠶食著進口產品的市場份額。中國閥門企業的“小門小戶”及中國閥門產品的“魚龍混雜” 。十幾年間,在中國大地上雨后春筍般地衍生出 5000 多家閥門制造企業。縱觀這 5000 多家閥門制造企業.年銷售收入達 500 萬元的不足 1000 家。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 有十幾家。按照國際通行的市場標準,一個規范、成熟的市場,行業內 20%的企業應擁有 80%的市場份額。其須具有控制市場份額 50%以上的實力。而中國閥門業的市場份額只占據國內市場的 8%-9%,也就是說,如此大的中國閥門市場到現在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 。沒有 ,沒有重量級企業的中國閥門市場,.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中國閥門市場地域性分割和無序競爭。
2、技術風險
我國閥門產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場,對于 產品的研發水平不高。差距主要表現在:目前國內閥門行業技術水平只相當于國外 90 年代初的水平。 成套水平低, 如目前 能滿足 20~30萬 kW 的火電站和 45 萬 t/a 乙烯裝置配套用閥。 而 60 萬 kW 的火電站用閥, 70 萬 t/a 甚至 100萬 t/a 乙烯裝置用閥,仍然需大量進口。一些高溫高壓和耐強腐蝕的產品無法生產,海洋石油開采使用的閥門要求 10~15 年不泄漏,AG真人也基本達不到這種要求。長途管道輸送主線還都用的是國外產品,國內產品只能用在支線上。世界范圍內,閥門的驅動裝置品種多(電動、氣動、液動、電-液聯動或氣-液聯動等) ,規格齊全,安全可靠。近幾年來,又發展了智能型的驅動裝置,在這一方面,國內還是空白。國內閥門行業總體上與國外的差距比較大。表現在技術上,產品設計落后,多年不變,新產品開發能力弱,規格品種少,不能滿足各行各業的工藝要求。產品在跟蹤國外技術發展,工藝發展上下的功夫不夠,制造工藝較落后。
3、經營風險
1)、惡性競爭
整個閥門行業的不景氣,導致了我國閥門產品的落后,由于我國閥門市場已基本形成國營、集體、合資、股份及個體民營并存的局面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那些以贏利為目的的廠商,不惜損害他人利益以次充好,擾亂了正常的閥門產品市場發展。
2)、銷售渠道單一
目前我國閥門行業生產能力嚴重過剩,約有 40%的生產能力放空。由于國內閥門行業銷售渠道普遍的同質化,產品高度飽和,使得銷售成本較高、利潤低,缺乏競爭優勢。
3)、管理水平低下
我國閥門企業機制不活、技術管理水平低、管理人才短缺,很難跟上國際標準的步伐。在這種情況下,國內閥門企業引進國外的先進設備和先進技術,加強管理,培養人才以此武裝自己,對抗外企,已勢在必行。